信息隐藏是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原则,是对封装和模块化的一个更高维度的概括。从Java的整个访问限制设计就体现了信息隐藏的原则,各种访问修饰符:public,protect,private,在类设计的时候,我们就要决定什么暴露给外部,什么隐藏起来。
举一个例子下面的代码表示一个有自增ID的Person类。
1
2
3
4
5
6
7
|
public class Person { int id; private static int G_MAX_ID = 0 ; public Person() { this .id = ++G_MAX_ID; } } |
上面的类设计有什么问题呢?它违反了信息隐藏的原则,直接将ID分配的方式暴露了,这会给后面的维护带来很多问题:当你想给id的范围做出限制的时候怎么办?当你在所有代码中使用++G_MAX_ID分配ID时突然需要修改ID分配的算法怎么办?是不是需要去改所有++G_MAX_ID出现的地方?更好的设计是将ID的分配算法隐藏起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
public class Person { int id; private static int G_MAX_ID = 0 ; public Person() { this .id = NewId(); } private int NewId() { return ++G_MAX_ID; } } |
咋一看只是将++G_MAX_ID写到一个方法里面而已,但是它隐藏了ID分配的算法,让调用者不需要关心里面的实现,同时控制了变化,不管ID分配算法怎么变,都不会影响其他的代码。调用者了解的信息越多,受到的影响就越大,信息隐藏可以降低复杂度,控制变化的范围。
上面的例子只是信息隐藏的一个简单应用,下面我们来举几个其他的应用例子:
最后总结一下信息隐藏的好处:
我们先来看看函数与过程区别:
平时我们编程其实没有太区别函数与过程,什么时候用函数,什么时候用过程其实没有过多的考虑,感觉都可以用。一个选择的规则就是当你的方法的目的是想返回跟你方法名称相符的值的时候用函数,否则用过程
举个例子,我看过很多XXProcessor接口里面的方法都是XX process(),严格来讲,这样的命名是不符合上面的规则的,process是一个没有含义的命名,但是却有返回值,如果没有返回值那它的命名才是合理的。
当然了,上面的规则仅供参考,世事无绝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你不清楚用函数还是用过程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个规则。
相信大家看到一个if语句有很多条件的时候都会特别头痛,因为很难理解。例如下面的例子:
1
2
3
|
if ( ( elementIndex < 0 ) || ( MAX_ELEMENTS < elementIndex ) || elementIndex == lastElementIndex) { do .... } |
但如果换成下面的写法,用boolean值的名字来给if语句注释,看起来就很好理解了。
1
2
3
4
5
|
finished = ( ( elementIndex < 0 ) || ( MAX_ELEMENTS < elementIndex ) ); repeatedEntry = ( elementIndex == lastElementIndex ); if ( finished || repeatedEntry ) { ... } |
怎么写高质量的代码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其实面向对象设计的很多原则都能够给我们写代码的时候提供指导,写代码的时候要时刻记得学以致用,而不是敷衍了事,专业的软件工程师必然要能写得一手好代码。